深圳新闻网2024年12月16日讯(见习记者 曾毅伟 通讯员 袁春燕)12月14日,为期一周的首届“24格‘突围’——在地影像艺术周”在龙华区上围艺术村圆满落幕。
7天32场活动,搭建在地影像交流平台
据悉,“24格‘突围’——在地影像艺术周”是推广在地影像文化,促进艺术与乡村深度融合而发起的影展,通过征集展示国内青年优秀在地影像导演作品,搭建在地影像艺术交流平台,激发在地创作灵感,推动在地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传统文化振兴。
“此次我们一个月的时间征集了189部影片,吸引全国各地的导演参与,最大的是67岁的西安导演张焕财,最小的是16岁的北京导演杜奕涵。同时也有不少是高校学生的第一部作品?!弊槲岣涸鹑恕⒌佳萃跽子罱樯艿?。
“24格‘突围’——在地影像艺术周”期间共举办24格影像计划中的顾桃大师工作坊、影片展映、影像论坛、在地旅行创作等共计32场活动。影片展映环节不仅展示了部分入围影片,还播映了《回南天》《人海同游》《小伟》《樟坑径76号》《路过未来》《裂流》《矮婆》等多部优秀南方系本土影片,并开展映后导演到场交流活动;影像论坛方面,邀请了丁澄、甘小二、顾桃、陈柏麒、鬼叔中、飞了等导演、制片人、策展人聚焦在地影像创作、传播等热点进行深入探讨?!拔颐峭ü嘈问降幕疃谌?,广泛挖掘和展示在地影像艺术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热烈的反响?!蓖跽子畋硎?。
“这个活动办得太好了,好久没有遇上这么接地气的项目,期待明年还能继续办?!惫愣缬凹倚岣敝飨⒌佳莞市《斡牖疃笕缡撬?。影像艺术周期间,不少导演反馈受到启发,萌生返乡继续发扬在地“突围”的深圳精神,进行深入的在地创作及举办在地影像交流互动活动的想法。
在地文化要“突围” 更要传承
据了解,今年是王兆宇在上围艺术村生活的第8年,其立足樟坑径上围艺术村,坚持以影像方式抢救挖掘记录、保留这片土地所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及延续即将消失的一种本土文化传承?!巴晃У母拍?,是盼着上围文化艺术上突破现状、变得更好,也寓意自己能够以影像创作的艺术手段,实现在地创作的概念,通过影像创作让龙华樟坑径古村的文脉传承下去发扬下去?!蓖跽子畛?。
此次影像艺术周,还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93岁的英国侨领刘承浩,他是樟坑径上围陈安仁的亲属。对于王兆宇积极拍摄《樟坑径76号》《樟坑径24号》系列影像的行动,刘承浩十分认可,“拍纪录片特别好,能够记录家乡的故事?!彼硎荆暗蹦瓿掳踩?、陈安良的种种努力,亦是一种‘突围’。这次活动是一次呼应,概念特别好?!痹谒屑伪龉壑诘墓餐は?,《樟坑径45号》纪录片开机仪式也同步举行。
艺术周期间,不少导演跟随王兆宇的脚步深入走进樟坑径上围古村,了解他在本土文化建设与实践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并在了解樟坑径本土历史文化后发出感慨,“深圳给我的印象是遍地高楼大厦,没想到居然还有这么丰富的在地历史文化。”王兆宇则表示,自己是在龙华成长起来的文化工作者,会坚持通过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诠释和传承龙华的奋斗精神。未来也将竭尽所能继续打响24格“突围”影像艺术周的活动品牌,吸引更多的青年导演来到深圳,走进龙华,用影像传播龙华奋斗者的“突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