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300元两个小时-全国风楼阁约茶,200块约3小时,51品茶快约

“无讼”村居(社区)+一站两所两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

2024/12/18

深圳新闻网2024年12月18日讯(记者 农琪珍 通讯员 吴晓媛 高晴晴)近日,由深汕特别合作区政法和社会工作局(简称“区政法和社会工作局”)主办,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简称“深汕法院”)协办的“一站两所两中心”签约及“无讼”村居(社区)创建活动顺利举行。区政法和社会工作局、区党政办(司法科)、区公安分局及派出所、各街道及司法所等单位有关代表参加活动。深汕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时春蕾出席活动。

近年来,深汕法院充分发挥司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推动构建村(社区)、镇(街道)、区三级联动纠纷解决体系,通过调动村级调解力量、推动搭建镇级解纷平台、府院联动构建区级化解机制,全力筑牢村、镇、区“三道防线”,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深汕、平安深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通过加强“一站两所两中心”协调联动,凝聚“无讼”村居(社区)多元解纷合力,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活动首先举行了“一站两所两中心”签约仪式。深汕法院与辖区内各街道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备忘录》,促进各街道纠纷预防、及时发现、及时高效化解,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发展。

“一站两所两中心”签约仪式

“一庭两所两中心”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后,鲘门街道红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宣进行了创建“无讼”村居的经验分享。他指出,“无讼”村居的创建,进一步完善红泉村的《村民公约》,建强纠纷调解队伍,搭建纠纷沟通协调平台,助力无讼和谐、文明乡风、法律理念等融入村民生活。他强调,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激发红泉村向善向美的内生动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活动举行了“无讼”村居(社区)工作备忘录签约及授牌仪式。深汕法院与鹅埠街道鹅埠社区、水美村,小漠街道旺官社区、旺渔村,鲘门街道鲘门社区、朝面山村、红源村,赤石街道园林社区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法治保障合力创建“无讼”社区工作备忘录》,确立了“无讼”村居(社区)的创建目标和原则,并建立了纠纷处理、诉调对接、风险预警、巡回审判、重要会议列席、法官指导等机制。

“无讼”村居(社区)工作备忘录签约仪式

时春蕾院长为“无讼”村居(社区)代表授牌

鲘门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莫道源在发言中表示,“无讼”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接下来,鲘门社区将持续发挥乡村干部、名望人士在化解村民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重视村规民约、善良民俗的示范效果,努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通过创建“无讼”社区,让社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活动现场还为“五老”民间志愿调解队颁发聘书。据了解,今年深汕法院指导试点村委组建“五老”成员民间调解志愿队8支共36人,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以及老复员军人组成,今后将不断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乡村社会基层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五老”民间志愿调解队聘任仪式

与会各方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区政法和社会工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一站两所两中心”及“无讼”村居(社区)工作备忘录签约活动,既是一次成果展示,也是一次工作推进。要进一步开展“1+6+N”工作体系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织密基层治理“群防网”,持续擦亮基层治理“深汕品牌”。

深汕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时春蕾表示,近年来,在区党工委领导下,深汕法院积极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工作,推动构建村、街道、区三级联动解纷体系。构建“一站两所两中心”多元解纷化解体系及创建“无讼”村居(社区)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推动基层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深汕法院将持续加强工作联动,凝聚解纷合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深化运行,努力开创深汕特别合作区基层治理工作新局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