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12月6日讯(记者 张俊达)12月5日,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拉开序幕。本届论坛采取“1+1+7+1”形式,即1场开幕式、1场全体会议、7场平行论坛、1场参访交流活动,并举行了重大设施启动运行、重大项目启动建设、重大合作发布仪式、重要机构成立仪式、重大设施共享邀约等系列成果发布活动。
多项重大基础设施启动运行
活动现场,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散裂中子源共建高分辨高通量中子粉末衍射谱仪、高压中子谱仪等首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式启动运行。这些设施的顺利投入使用,将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合成生物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提供强有力支撑。
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引入智能制造理念,基于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构建合成生物研究装置,实现生物元器件、复杂网络、人工细胞等的合成、组装、测试。
通过高度自动化的手段,将传统作坊式、分散的研究模式彻底转变为集中化、平台化的作业方式,能减轻科研人员繁重的实验工作负担,提高研究效率,有效缩短研发周期。
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包含脑编辑、脑解析和脑模拟三大技术???,具备跨物种动物模型制备,以及跨尺度神经结构功能解析的能力。
作为全国首个脑科学与脑机工程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该设施为脑科学领域小型微型企业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于一体的产业创新生态。
围绕散裂中子源共建高分辨高通量中子粉末衍射谱仪,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表示,它可以高精度研究许多物质的微观过程。比如,要使汽车锂电池容量更大,充电更快、更安全,这些研究就需要在仪器上进行。“我们相信它会为国家新能源电池的发展,包括氢燃料,带来巨大贡献?!?/p>
此外,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装置和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两大项目也顺利启动建设。
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装置,是深圳市“十四五”规划部署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该装置主要包括空间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海洋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核反应堆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材料/器件制备与研究系统、信息处理与开放共享系统,对于推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商用卫星器件自主化研制和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也将增强深圳市生物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河套深圳园区与光明科学城联动机制发布
在重大合作发布仪式环节,活动现场发布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光明科学城联动发展工作方案》。
据悉,联动机制包括推动创新政策延伸、促进重大设施共建共享、推动机构平台项目联动、协同开展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基础设施联动发展五个方面。在创新政策方面,将开设光明科学城科研人员经河套专用通道,便利往返香港;强化科研物资便利流通;加强数据交流共享;同时,光明科学城在河套深圳园区的分支机构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朱云表示,将发挥光明科学城原始创新和河套深圳园区中试转化优势,联合推动新材料、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等产业高水平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一批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成果。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展望未来,香港会继续担当好“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重要角色,充分发挥好对国家“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台关键作用?!拔颐瞧诖饷骺蒲С堑姆⒄?,能够为深港创投合作,以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注入更多动力,让深港两地共同为国家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p>
仪式上,深圳市光明区政府与华南农业大学签署了《共建华南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合作框架协议》。这意味着光明科学城又落地一个重要的创新平台,将进一步加速释放科教潜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揭牌
去年7月获批组建的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也在论坛上正式揭牌成立。国创中心由科研机构联动央企、国企和龙头企业共同打造,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支撑打造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活动仪式的最后,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精准医学影像大科学装置、鹏城云脑等创新资源全部面向全球科研机构、企业、个人开放共享,所有设备都可以通过开放共享平台网上预约,深圳向全球展示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邀约的诚意。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明表示,光明科学城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国内、国际都是比较独特的装置。他希望深圳能以独特的、引领性的装置来推动科技的发展。“建得好,用得好,对未来深圳乃至大湾区的科技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未来,深圳将继续探索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光明路径”,蹄疾步稳追求科技创新高水平、经济发展高质量、城区建设高品质,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